2015年影院映前广告市场规模约20亿,映前广告所具有的市场容量、收视粘度和转化能力,正在为越来越多的广告主所关注,根据艺恩调研结果显示,超八成观众表示会观看映前广告,超六成观众对映前广告持接受态度,表明在影院的空间里,映前广告凭借时段优势,有效吸引了观众注目,有效到达率较高。上海电影节期间,晶茂电影传媒CEO丁思渊接受艺恩记者专访,表示至2020年映前广告规模将达100亿,同时对于国内映前市场的现状及未来走向及晶茂发展规划进行了详细解答。
晶茂电影传媒CEO 丁思渊
映前广告市场规模占票房的5%-10% 2020年将达100亿
2015年中国电影产业规模首次达到1000亿元,电影关联产业规模3050亿元,国内电影票房440亿,但影院映前广告仅为20亿,占比不足5%,较于国外影院产业收入“三分天下”——票房、卖品、广告的情况,国内映前广告的市场规模仍潜力巨大。
晶茂电影传媒CEO丁思渊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近两年,国内映前广告市场规模发展迅速也是基于几大因素:
第一,基于电影行业大环境的爆发式增长,更直接的就是票房数的增长及政策红利,至2020年预计国内电影票房将超过1000亿,这个市场甚至有望达到100亿的市场容量;
第二,随着产业的迅速发展,影院映前广告逐步深入开发,不仅仅是单纯的影院广告播放,晶茂传媒未来也将依靠互 联网背景进行内容和技术的结合点,打通上下游发展空间;
第三,影院广告具有无可比拟的震撼视听和到达率,对品牌势能的提升效果是任何媒体都无法超越的。
晶茂传媒则是将影院广告定义为电影产业中的一部分,未来还将影院作为营销场景阵地,以大银幕+搜狐互联+电影内容为生态营销圈,利用新技术为广告主找到与用户深层沟通的入口,从记忆度、转化率、扩散等更多效果上进行二次价值延伸的生态模式。为广告主充分挖掘电影观众“意见领袖”的人群属性,让品牌广告在投放后能持续二次传播,让品牌在影院的传播价值最大化。
属性由户外广告到流媒体 投放更加“重人次”
在多数观众印象当中,影院广告,尤其是映前广告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及商圈等分布差别。在问及这个问题时,丁总表示在经济体发展差别及品牌布局上在全国城市中是有明显的分布特点,但在每个城市商圈选取上,则随着城市发展逐渐模糊。
2012年之前,映前广告被多数客户划分在户外媒体预算中,客户当时更看重影院的点位或者票房等;近几年整个市场体量和人群规模极速增加,影院媒体在广告主眼中已成为“流媒体”,在投放时往往“重人次轻点位”,电影观众的规模和质量被认可,这也是影院媒体从小众媒体彻底转型的重要标志。
虽然目前在电影市场观影习惯及影院建设明显向三四线城市下沉,但谈及晶茂在未来市场布局时,丁总明确表示:我们并不会盲目的跟随票房产出城市等级去布局,重要的还是人流数量达到一定的程度。目前映前广告的价值大体分为对品牌势能的提升和人群价值,对于如汽车、3C数码、快消、家居等传统行业客户更加适合,电影人群的消费能力与广告主商品消费者的重叠率更高,同时电影观众追求并引导流行文化,是风向标人群,其“意见领袖”属性也被互联网客户、APP、P2P等新兴行业客户所看重,。
晶茂按客户看重的城市、重点商圈、人次等因素,将影院资源平台划分为ABCD四种采购级别,并按照广告投放价值最大化来合理配置平台资源的比例。从城市维度来看,晶茂重点布局一二线城市资源,晶茂在TOP20票仓城市的资源,占自身资源的总量的68%。而重点商圈,则是从观众的“就近观影”习惯出发,重点布局“生活商圈”,覆盖有房有车、消费力更为旺盛的电影观众群体。
精准覆盖、单次打击更重要 长广告投放或成趋势
目前,四大运营商合并资源可覆盖65%全国电影票房,在一线城市的累计资源票房占比超过80%,二线城市超过70%。晶茂传媒近年来每年业绩翻倍的速度迅速发展,形成了广告主、片商、院线等电影产业链上多方利益的关联,未来还将借助搜狐矩阵的线上资源进行平台延伸,形成以影院广告为核心的营销生态圈。
影院广告(包括贴片广告)随着电影产业整体的发展越来越被重视,广告主投入也越来越大。映前广告因受政策约束,对播放时长给予了限制。在谈及目前广告主投放建议时,丁总出人意料的给与了特殊支持:如晶茂前段时间独家操作的保时捷之“非凡匠心” 2分钟的微电影映前广告,通过影院大银幕,首先建立的是品牌与观众之间情感沟通的桥梁,后续稳固品牌价值,随后才逐步产生购买效应。丁总介绍到,能让客户在影院投放广告的效果最大化,是晶茂优先考量的因素之一。
|